以下是引用Eagle在2014-06-12 13:10:31的发言:大家讨论一下以下情况是否真的会出现多普勒失真:
有一只理想的喇叭,它的振膜是理想的刚性而能精确的跟随电信号变化,即其振膜的位移始终在输入电信号下理论上它应该在的位置。输入一个复合的信号,即电信号里面已经包含了50Hz和5KHz的信号,这个时候它的输出声压相对于输入电信号是否包含多普勒失真成分?
按照楼主或者是Klipple的理论或公式,应该有,因为它的振膜在发出50Hz低频的时候还在重放一个5KHz的高频信号。但我个人认为这个时候是没有多普勒失真成分存在的,因为它的振膜是100%按照电信号在移动。
这个问题讨论清楚了,就能知道多普勒失真发生的前提,或许多普勒失真是一个被某些人放大了的问题。
[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-06-12 13:11:53编辑过]
谢谢Eagle兄了!
也许,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并不简单了。
有一个可能是“多普勒失真是一个被某些人放大的了问题”,老兄的话的确入木三分的。
在讨论全频单元的问题的时候,我们也是常常拿这个多普勒失真来评判全频单元的。
而在我的一些初步实践里,采用全频单元会感到低频有较大的量的时候,高频也并没有像大家所说的那样有那么严重的失真而不堪入耳的。而这个时候,按照常理说,高频部分是在“荡秋千”了,应该失真严重才对的。
而且,就是一个两分频的扬声器系统,中低音单元也是这样的“荡秋千”......
看了IMXP的贴,才联想到弦乐的一种“调制”方式。现在是有些怀疑这个多普勒失真的严重性问题的真实性了.....
在此还请各位对多普勒失真问题对音质的影响多给些指点了。
谢谢!